交流感想
Bucerius交流報告
四 個 月 @ 漢 堡
2013級法學碩士 王佳琦
昨天下午在到外事處看到小朋友們面試,才意識到新一輪的出國交流又展開了🔅🕓。時間過的真快,原來我已經從漢堡回來三個多月了,而去年的此時🍭,我剛剛獲得了去漢堡的機會,原來不知不覺間,我與漢堡的不解之緣已經開始了365天。
緣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不禁回想起去年的此時,我是帶著怎樣一種激動的心情來準備出國的各種事宜的:辦理存款準備金🗻、APS審核還有簽證手續,這幾項必備的材料在準備過程中都需要提前預約並且掌控好時間7️⃣,否則可能會耽誤整個遞簽流程👴🏽🤢,較之其他國家或地區更加復雜的辦簽流程也讓我在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德國人的嚴謹態度,而中文說的特別溜的簽證官小哥也真的是讓我見識到了聰明的“漢斯”🏋🏻;遞簽錄好指紋之後🙋🏼♀️,買好了漢莎航空的聯航機票,從上海出發經由法蘭克福轉機到漢堡,看著一個又一個德國乃至歐洲的城市的名字在眼前漸漸清晰,我知道我將一個又一個地去認識它們,走在它們的街道上,這種丈量世界的豪情難以名狀;租到漢堡郊區的學生宿舍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想象學長描述中的小院子裏的長椅是什麽樣子🪨,一群小夥伴在一起煮國際版的“滿漢全席”又將是什麽樣子;準備中唯一虐人的就是同行的小夥伴簽證已經到手兩周了的時候,我的簽證依舊沒有任何音訊,等待的那兩周每天腦子裏除了簽證沒有其他事情,忍不住用中文、英文乃至我不懂的德語向德國駐上海使領館寫催簽信、甚至向漢堡外管局寫了問詢郵件,而出乎意料的是漢堡外管局是回復最快的,告知我他們早已批準了我的入境申請👳,為何簽證還沒發可能是國內的處理程序的拖延,高效率的回復讓我放下了懸著的心,也讓我對即將開始的在德生活充滿信心👨🏽🎨。
經過了將近12個小時的飛行,到法蘭克福的時候我們稍微落地了半個小時左右,緩沖了一下已經腫脹的雙腳🧖🏿,在連接橋上呼吸了一下在德國的第一口空氣,新奇地打量著周圍🐆,看著候機室裏的外國人們👳🏻,終於有種出國了的實感🦾,我們也算是這裏的外國人啦。接下來的飛行👃🏻,相比之下就非常的短暫🧜🏿♀️,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到了漢堡👩🏿✈️。漢堡機場🧜🏼,在這之後的四個月裏我曾數次從這裏出發到其他的城市👮🏼,又數次從外面飛回到這裏,最後的最後,我不舍的從這裏踏上歸國的飛行旅程。從陌生好奇地打量著機場的設施和構造🧝🏻♀️,到後來我可以閉著眼睛說出左邊是T1航站樓,右邊是T2航站樓🔩,經過安檢之後🫣,穿過免稅店迷人眼的“花叢”,向左是A字頭向右是C字頭登機口🧑🏻🎤,有排排的候機座椅和專門的吸煙室🌿,在小餐廳和自動販售機旁邊,有技師提供價格不菲的推拿按摩服務,這是國內的許多機場沒有的服務,有幾次很幸運地看到有人在接受“服務”,按摩到可以聽到骨頭的聲音,對於常年飛來飛去的商務人員想來應該是非常舒服解乏的🔐,這也算是人文關懷的一個小側面吧。
機場出來直奔宿舍投放行李,早就聽說歐洲打車是相當的貴,所以備選的交通方式便只剩下軌道交通了。在歐洲的四個月我在每個經過的城市都體驗了一把軌交🍈,從未與外國“的哥”打過交道,雖然避免了挨宰的命運,不知為何卻有些小小的遺憾🏗。說回軌道交通,來漢堡的頭一個難題就是買票🎻,出國之前在銀行兌換的歐元最小都是50歐面值的,看到售票機器上的標識“只接受硬幣或5歐以下的紙幣”的時候👍🏿,真是手足無措,還好同行的小夥伴機智,事先準備了硬幣,才得以上車。通過電梯下到站臺的時候🪽,抬頭就可以見到各種語言的“歡迎“的字樣🦩,一眼便看到中文,瞬間又感受到了漢堡的親切和國際化。其實出行之前🤵🏿♂️,是有過語言方面的擔心的,因為我一點德語都不懂,然而在漢堡甚至歐洲所有我走過的城市,幾乎沒有遇到任何語言上的問題,可以說若只是為了旅遊和生活🤛🏼,英語的普及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學習其他小語種的必要性都被弱化了。經過大概四五站,就到了我們的宿舍區Kiwittsmoor👨🏻,這幾站的報站名我用手機錄下了音。此前我並不知道當我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我會如此舍不得。我依然記得12月30日那天淩晨5點鐘,天還沒亮🙋🏿♀️,昏黃的路燈照亮著前兩天才下過雪的撲滿冰碴的街道,宿舍門口的電子指示牌上顯示著今天的溫度和社區實時噪音分貝,一如8月末我剛來這兒時的樣子。一路推著沉重的行李箱祈禱著不要吵醒太多人和不知躲在哪裏冬眠的小松鼠們,最靠近地鐵站的那戶人家院子裏的聖誕樹和樹下的小馴鹿造型的燈依舊暖洋洋的亮著,地鐵站入口左側的小雜貨店還沒有開門🚕,沒有辦法和那個熱情的向我們介紹他的黑人Sister(教會姐姐)的德國小哥說再見🫣。走到站臺上👨🌾,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車還有很多人從車上下來®️,無論是剛下夜班還是起早上班🎽,都讓人肅然起敬👰♀️,當然偶爾也是有酒鬼亂入的👪。全車上只有我一個人拖著巨大的行李箱🧡,背著鼓鼓的登山包,最後一次坐這段地鐵的心情相當的復雜🉑,便是那種他人只是短短的出一次門🙇🏽♂️,而我竟永遠地成了這裏的過客這般的孤寂和憂傷。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此言非虛。只好拿出手機錄下報站名的德語女聲,每過一站🆚,我知道我在同漢堡一步一步地告別。這個曾經在我每次短途旅行後非常期盼回到的溫暖小築,可以讓我放松休息恢復元氣的避風港灣🤸🏽♂️,終於成為我生命的過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憶起我在漢堡的生活🏋🏻♀️,其實是蠻簡單的幾點一線:學校、宿舍、超市,幾乎每天都要來這幾個地方“打卡簽到”。這裏有最真誠的朋友🤦🏼♂️,有最熱心的老師🧙♀️🧎,所有遇見的人們都幫我把在漢堡的生活過成了一個美麗的夢👂🏿。
與Bucerius校園的邂逅是在我到達漢堡的第一天的下午,陽光滿溢✩,開放式的校園裏綠意滿滿🧑🏻🏭,青藤攀援著一面墻綻放著絢麗的色彩,綠油油的草坪上有小松鼠和小兔子在奔跑,曬太陽的學生談笑晏晏🫳🏿,教學樓顏色鮮明亮麗,Auditorium裏有其他的校友返校和外事酒會,學校旁邊就是漢堡市中心最有名的花園🏊🏽♂️,最盡頭一端通向漢堡歷史博物館👨🏼🚒,另外一頭是地鐵站,出來穿過小花園和植物園就到校園了,有時候還可以特意繞道去小河上的橋轉一圈🐢,或者去看看那個小型的人工瀑布🤽🏻。十一月份以前的每一天😂,公園裏一直有賣美味冰激淩的小亭子🤞🏼,打工的小帥哥服務員會說簡單的漢語📹,每次都燦爛地跟我們邊笑邊說話邊把我們的冰激淩球打的大一些。深秋裏的漢堡和上海一樣多雨,偶爾有冷冷的冰雨,校園卻並不會因此而冷清,早早就掛上聖誕飾燈的Auditorium還有一直燈火通明的通宵圖書館襯托得雨夜的校園更清晰明朗🙎🏽♀️。
我是如此喜愛Bucerius的校園🧗🏿♀️,每周至少會有三四次的外事活動在這裏舉辦,Bucerius在我眼裏就是一朵美麗的“交際花”。而對外的交際花對待我們交流的一百多位同學更是上心,從收到錄取通知書開始,一直到離開漢堡,甚至到現在,我一直可以感受到它對每一個學生(校友)的關懷🍗。無論遇到什麽問題🧩,所有的郵件都會在超乎想象的時間內快速地得到回復👉🏻,無論你遇到的難題關涉學習、生活還是任何方面,無論負責的老師是否在度假🏃🏻♀️➡️,所有的學生都會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𓀎,可以說Bucerius外事辦的老師們刷新了我對行政人員的印象。具體的事件無法一一表述💇♀️,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佐證:在學期終了🚴🏻♂️、期末考試結束的當天晚上,我們一大半的交流生自發的舉辦了一個答謝party,有同學表演鋼琴和小提琴,有同學做了pie和蛋糕過來,我則是特意出去買了紅酒,全部都是為了感謝外事辦的三位老師Sabrina、Annalena和Balin整個學期對我們的幫助和指導☑️,感謝他們在新生入學教育的時候幫助我們快速破冰,組織buddy family開展烹飪大賽,聖尼古拉斯節的時候帶我們去呂貝克旅行還有發特色的Nicolas巧克力🧑🦼➡️,幫助我們直接地感觸德國傳統節日文化✉️,更不用說期末考前夕她們為我們緩解壓力而舉辦茶點會和Glühwein(溫酒)party的溫暖心意。
這裏有我萍水相逢的朋友們,或許很多人以後再也見不到,大家分散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是我相信他們和我一樣會記住漢堡的這個夏天🏆。有的小夥伴在這期間舉辦了訂婚儀式收獲了甜美的愛情,有的小夥伴獲得了在當地律所的實習機會🕦,所有人都收獲了的就是友誼。有一個印度的女孩子說的一句話我深表贊同,我們都是這樣看待交流生活的🧣,這四個月我們遠離家鄉,遠離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們,給了自己一次從頭來過的機會,可以在陌生的地方重生(Restart),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做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都這樣熱切的希望在新的環境裏可以快速地交到好朋友,因為我們知道四個月後的分別會讓我們的友誼戛然而止🙎🏿♂️,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熱情地燃燒著友誼,極盡真誠👩🍼,不留遺憾。我們也是這樣實踐的👨🏽🚀👩🏿⚖️:住在Kiwittsmoor的小夥伴們組成了Kiwi Family👩🏿✈️,平時一起坐地鐵去上學一起下學還一起去購物,周末偶爾組團去聽歌劇,還在宿舍裏為同伴的生日舉辦party通宵慶祝,更有熱情的同學相約在一起出國旅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寢室的某次夜聊🦏,先介紹一下背景⛹🏿♀️:我的宿舍住了四個女生,有嫁給美國人並在UC伯克利讀書的德國女生,有在紐約大學讀書的印度裔美國女生🦹🏽♀️,還有來自南非的女孩🧚🏼,加上來自中國的我,簡直可以稱為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德國女生是素食主義者😸,印度裔女生喜歡做咖喱,南非女生喜歡用烤箱做菜🤶,我則是各種煮湯煮粥,我們如此不同👨🏼🦳,卻又相處甚好。原以為外國人都是喜歡喝咖啡的🛣,結果發現她們比我更喜歡喝茶,在廚房的公共區域裏面👨🏽🦱👩🏻🦼➡️,常備的一直有薄荷茶和小雛菊花茶等🧑🦼🧑🎤。我們各自的興趣不同,所選課程也不同,但是我們相處的十分融洽😁,經常有人買花回來裝飾公共區域🧑🔧🍚,餐桌上有個角落是我們的“零食區”🐄,大家會把自己覺得好吃的或新鮮的東西放在這個區域,給室友們和其他來訪的客人們分享🎾。那麽說起這次夜聊🌀,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們討論的話題雖然是愛情,卻讓我了解了不同的國家和種族的不同的婚戀觀乃至時至今日仍舊存在的不同膚色🤸🏿♂️🫲🏼、人種的社會地位不平等的問題。印度裔女孩的家庭一直不同意她的非洲黑人男朋友👐,因為她們家族的宗教信仰使得她的父母堅持認為她最好是和本族的人通婚🤟🏿,次佳的選擇是和白人結婚👥,而她的非洲黑人男朋友無疑是她家族最無法認同的。雖然說奧巴馬當總統了,雖然說美國是世界上號稱最平等最自由的國家,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偏見無處不在🚹💾。說著說著南非女孩給我們講了南非的現狀,與美國白人社會地位遠高於黑人和其他人種的情況不同🤽,她說在南非,白人的社會地位遠遠沒有當地黑人高👩🏿,還有很多不平等的政策,比如同樣的大學入學考試,黑人只需要差不多的分數就可以取得入學資格👨🏼🎤,而白人則需要考到更高的分數才有入學機會;而這種不平等同樣體現在就業方面,例如律師和醫生這類傳統的體面的職業🕵🏿,白人需要付出比黑人多很多的努力🟪🧒🏼、取得更優秀的成績才可以得到機會🚶♂️➡️𓀕。聽完她們的敘說我非常震驚,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世界各地竟然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偏見,還有形態各異的不平等存在🤛🏽✊🏻。
與此相比,我們的課堂就相當的平等和自由了。教授們隨時接受同學們的提問,特別歡迎甚至是鼓勵同學們打斷授課,提出自己的疑問,而歐美的同學們在這方面確實非常的積極主動🧏🏿,不可否認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的幼稚甚至無厘頭🧑🏻🦳,但是總有善於思考的同學可以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而教授們也從不吝嗇自己的表揚,遇到好的提問,教授們就會有一種棋逢對手的興奮感🐲,一來一回的交鋒之間👨🏽💼,作為旁聽者也可以獲益良多🍊。難以忘記我們在學習Negotiation和Business Media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這兩門課程的時候,分組做過的角色扮演👷🏽,使我真正了解決策的過程以及談判中對於突發情況的解決辦法。這些小班授課使得我必須要直面自己👨👩👧👧,直面他人👲🏿,本屬於“沉默的亞洲人”,卻也被逼著上了“戰場”,而這數次體驗感受並不差,甚至到最後我會希望說多有一些這樣的發言機會🏂🏻🧑🔬,讓外國人更多了解一些中國和中國人的想法🙌🏼。難以忘記Corporate Governance課程,我們的考核形式是分組做presentation,按小組表現整體打分,我和我的組員們在周日的下午風雨無阻地趕到學校的咖啡廳討論案情🏄🏿,更是在晚上十點半下課後又在學校彩排到淩晨才趕著最後一班地鐵一點多才回到宿舍🥉。當我對於組織同學討論表示非常緊張的時候,我的隊友們熱切地鼓勵著我🖲,告訴我他們都曾緊張過⚛️,並且現在依舊會緊張,但是一站到臺上他們就會把臺下的人都當作白菜,全然忘記緊張這回事。在教室前,我果然沒有那麽緊張了。在presentation結束之後🦸🏿,我們獲得了教授和其他同學們的掌聲和認可,隊友們對我的進步稱贊不已,這也讓我感受到了國外小孩的熱情和真誠🚴♀️𓀄。我們的團隊合作也不出意料的拿到了A的好成績。
緊張的課後我們會去咖啡廳喝咖啡,去食堂吃物美價廉的火腿,去超市和集市采購生活必需品。在Bucerius的食堂裏我遇到了在學校IT部門工作了五六年的韓國人,還和去年來意昂3意昂3平台交流過的德國男生聊起意昂3聊起上海聊起中國,他熱衷於向我推薦他執筆的“政治與社會”(Bucerius自辦報紙)◀️,而我卻無法坦言相告為何中國人喜愛談論經濟超過談論政治;在超市我們遇到很多個對我們說日語你好的德國爺爺🫱🏿,他們總把中國人錯認成日本人,於是我就一遍一遍地說我是中國人🚹,這種情況在我遊歷歐洲期間發生了好多次,也一遍一遍地讓我意識到祖國之於我是何等神聖的存在;在每周二下午的集市上,固定的水果攤那裏每次都可以見到曾在上海體育大學交流過的德國男生在賣水果,他的中文雖然簡單但卻非常標準……
還有阿爾斯特湖邊美麗的少女堤,還有漢堡市政府旁邊海鷗圍繞的白色長廊,還有夜晚異常熱鬧的“繩索街”,還有周日早上港口邊的魚市……漢堡,直到離開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如此地懷念你的每一個角落,若有機會😌,我還是要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每一處風景💮。最後,感謝我的母校意昂3意昂3平台賜予我這次珍貴的交流機會🧜🏿,四個月很短🪺,但足夠成為我記憶裏最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