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交流總結
不 只 是 學 術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交流總結
2012級本科 馬文茜
去年8月19日🏌️♂️,我從上海出發🖐,由芝加哥中轉飛往聖路易斯,由此開啟了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以下簡稱WashU)一學期的交流學習🥍。在四個月的時間裏👨👨👧👦,我作為一名交換生🧚🏿,和我的新同學們一起坐在學校的課堂裏學習、在學校的校園中生活,在課余時間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這種完全的深度參與,使我充分感受到了美國大學自由的學術環境👷🏻♂️、細致入微的生活保障、以及參與性極強的校園活動。
一、不一般的學術體驗
在美國交流的這半年是豐富多彩的,但交流最重要的使命還在於學習🥸,所以我也會把最多的筆墨留給這段難忘的學術體驗。從初入門時的畏首畏尾,到離開前的自信灑脫,我在WashU的這段“華麗轉身”已成為我今後人生的寶貴財富💕。
由於美國大學的意昂3平台屬於研究生教育,作為本科生的我對於與美國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本科畢業生共同學習懷有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有幸的是,通過與教授、助教的交流🔆,他們非常理解我並給予了許多學習上的鼓勵和指導,幫助我漸漸適應了全新的學習環境和節奏📎。
當然🪿,在學期剛開始時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全英文的教學環境、緊湊快速的課堂節奏、大量的課後閱讀🈁,都令我無所適從。然而通過每周參加課程助教的TA Session,在教授的Office Hour與其交流討論🏥,自己定期根據上課錄音整理筆記🧑🏼⚖️、製作自己的outline,我漸漸從一開始的學不完學不懂↗️、上課常常跟不上節奏,轉變成了幾十頁的Reading可以在10分鐘內快速消化🐰、上課也能加入舉手發言的隊伍🥨。可以說👨👩👧👦,這四個月的交流經歷讓我在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英語水平、案例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
1、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商標法
這門課的任課教授Collins是學術大牛——耶魯大學的本科、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斯坦福意昂3平台的法學博士🚴🏿♂️。之所以把這門課放到第一位,是因為我在這門課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短短的四個月裏,我讀完了厚厚幾千頁的案例判決等相關資料,為了更好的吸收每節課的內容,每周在上課之外我還必須參加兩個小時的助教Teaching Session,這樣的壓力是我在國內從來沒有感受到的➰。直到現在🧑🏼🦳,我都能從這門課所涉及的百余個案例中信手選取一例,自信地分析出案件的事實、法院的判決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
在選課之前我就聽說了這門課被美國本土的JD學生評為“very challenging”🧑🏿🏫,甚至院長都不建議我這個懵懂的本科交流生選這門課。果不其然🌈,開學之後的近一個月我都無法完全理解與記錄下教授講課的內容👩🏽🚒。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反而激發了我的鬥誌👨👨👧👦。我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完善筆記、課後閱讀上,連去食堂吃飯的時間也是書不離手。從前在意昂3時,參考書目只是一掠而過,現在卻是如饑似渴地瘋狂閱讀。努力終有回報,大約就在十一國慶節到來之際,在美國沒有放假的我卻突然開了竅似的👊🏿♟,終於能夠融會貫通地理解課上講述的內容與課後閱讀之間的密切聯系💾,學習也終於開始步入了正軌。
這門課上最有特色的在於每周兩小時的TA Session🧍♀️。不同於意昂3通識課的討論課🚻,小組討論一周一次,時間雖然不長,但卻極為緊湊,在助教的話題導引下迅速展開,消化每周課外閱讀的數百頁材料。從一開始難以理解同學的對話🍍,到漸漸能夠參與其中舉手發言,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在討論課結束後經常與助教溝通🍓,她也都會耐心地解答我在課堂上或是討論中沒有理解的疑問。這種形式的討論課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和啟發🤵🏽🥨,也讓我和許多同學與助教成為了朋友🚧。
臨別之前,教授特地給我提供了很多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術製度以及意昂3平台的相關資料,並主動提出給我寫推薦信,歡迎我日後回到北美繼續深造。我也深深感激他對我的關心🙅🏻,以及欽佩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教學生涯所傾註的熱情🤽🏿♀️。
2🎴、Commercial Law 商法
商法課是交流學期的意昂3同學們也同時在修的必修課,也是之前幾屆前來WashuU交流的前輩們力薦的一門課😅。課程從銀行支付系統、信用卡與借記卡、擔保物權等角度完整地介紹了美國商事法律製度的體系架構📂,也使我對美國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樣地📜,我在上這門課前也曾被“勸退”過🍐,但關於此課“極難”的傳說並沒有嚇退我🫷🏿,反而讓我對這門課充滿了期待,難才能學到更多東西©️🏮,對吧。有幸的是👱🏿♀️🦶🏻,任課的Keating教授非常親切,上課經常會介紹一些生動的例子來解釋晦澀的概念🍭,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得課程的壓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大🧑🏼🍼,但卻也實實在在地學到了很多美國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顯得“更接地氣”♋️。
商法課的每節課都會隨即點名回答問題,上課前教授允許大家向他提交“我今天沒有準備好”的小紙條,一學期可以有15次“沒準備好”的不受懲罰的機會🧑🎄,可謂十分寬容,然後如果沒有提交紙條,被點名回答問題時被發現其實沒有準備,則會受到嚴厲的扣分懲罰⚄。因此,這迫使我們都盡可能認真復習和預習上課內容👎🏼,雖然最終我並沒有被點名回答💆🏿,但這個準備、思考的過程使得我真正做到了學一節課消化一節課🦘,而不是只在期末或考試前突擊復習,同時也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課程的理解和銜接。
課堂之外,Keating教授還邀請商法課的全體同學們去他家裏吃飯做客,我還在他的“豪宅”地下室的乒乓房和他進行了“切磋”👻,教授對我們“國球”的熱愛又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他本人以及這門課的喜愛🚯。
3🧖🏼♂️、Introduction to U.S. and Comparative ADR Processes 美國替代糾紛解決機製
這門課的內容是我在意昂3學習時常有耳聞而不知其為何物的“ADR”程序。本課程的Larkin教授采取的是WashuU典型的“Clinical Education”(診所式教育)的教學模式🫦👴🏻,即提出一個案例,要求我們每人設計解決方案🔂🧎➡️,之後再告訴我們各種方案的優勢和劣勢進行feedback,最後總結出適合該案例的最佳模式。這種自主參與的形式幫助我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和參與了這一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製度領域♿🦧。同時,Larkin教授在每次作業中對全班一百多名學生每人的作業進行認真的圈畫、批改的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
這門課程除了上課考試之外,還分別有一個個人presentation和小組PRE的要求。每個人都要對一個ADR案例進行介紹🏠,並且兩個人一組分別代表案件的雙方當事人陳述理由。小組PRE則是四人一組分工合作👨🏿💻,針對美國ADR程序目前引起熱議的一些具體話題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分析和闡述☪️。經過細致的準備👩🏽🔬,我在這兩項PRE上都拿到了高分,並且通過小組的分工合作認識了許多朋友。最終❄️,我在這門課上也取得了A-的成績👩🏽🦳。
4🧖🏼、Fundamentals of U.S. Civil Procedure 美國民事訴訟程序
這是在正式開學前的Orientation階段連續兩周集中教授的國際學生必修課程,其目的是給國際學生一個對英美法體系的初步概念,並訓練我們自己製作outline以輔助學習和考試的技巧。對此我也非常感謝WashuU想的如此周到,若沒有這門課打下的基礎,我之後的學習定會更加艱難💂🏽♀️,而整理outline的技巧也是我在整個學期中的法寶,並將會令我終身受益。
最後,我在這門課上獲得了A+的好成績🧑🏿🦱,既給了我極大的驚喜⛹🏽,更為我的交流生活開了個好頭。雖然最終本次交流並沒能得到全A的優秀成績,但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最後克服困難跟上節奏的過程🏷🤙🏿,同樣使我感受到了努力終有回報的成就感,並堅定了我畢業後要來美國攻讀JD學位的決心🏊🏽♀️。
二🕰、不平凡的深度交流
初到WashU的校園,我就被其歐式古典的校園建築深深的吸引💍。走在校園中,迎面撲來的是一股莊重的歷史氣息🌞。草地中一塊寫著“FUDAN WELCOME”的牌子格外顯眼🆗,頗感親切。想到在這麽美麗的校園中生活學習四個月👌🏿,心中不禁一陣欣喜🕞🐀。
要說到校園生活,飲食文化一定是不可忽略的環節👩🏿🦰。WashU的食堂據說排名全美第四,其名稱為DANFORTH CAMPUS CENTER(DUC)。這座食堂是一座典型的歐式建築,走進內部便會看到歐式吊燈還有壁爐。食堂的食物很有美國特色,各種漢堡♞、披薩、色拉、濃湯一應俱全🤌🏻👴🏻,如果你想念中國食物,還有一個窗口經營中餐🎅⚠️。大學食堂不僅僅是一個吃飯的地方🧚🏿,也是一個與美國同學交流學習的中心。當我和一起上課的美國同學一起吃飯時→,我發現他們的飲食習慣與我們截然不同🎃。對於美國人來說🌙,漢堡等食物是他們的首選,然而對於我來說,前幾天的品嘗給了新鮮感,濃郁的奶酪,純正的牛肉🛻。正如我吃飯時和美國同學交流時所提到👱🏿♀️,漢堡土豆才是真正的美國食物文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美式食物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在“生活所迫”之下⇾,在國內從沒做過飯的我也漸漸掌握了這一技能,學期結束時我已經能熟練掌握多個家常菜來滿足自己的胃口了。
學校為了幫助留學生適應美國的大學環境更是不遺余力🦹♀️☹️,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幫助我們實現真正的融入🦡:觀看Saint Louis Cardinals (聖路易斯紅雀棒球隊)的主場比賽,在Forest Park (森林公園)觀看露天話劇,到Six Flags Amusement Park (六旗遊樂場)遊玩🤽🏿♂️,學校草地上的露天音樂會等等,意昂3平台還阻止我們到到底法院聽了法官專門為我們開設的講座,介紹了英美法系中法官的地位和職能👩🏼🦱。然而所有活動中讓我映像最深的,則是去觀看的那場美式棒球賽💹。棒球運動在美國非常普及,而我所在城市聖路易斯的棒球隊又是一支在美國棒球界赫赫有名的球隊ST.LOUIS CARDINALS。棒球的比賽對於我來說有些陌生,在觀看了好一會比賽後我猜對球員的跑位、得分等規則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棒球比賽中不僅僅是球員的努力,更需要場下觀眾的互動🚵🏿♂️。在球場上,當主隊隊員打出一個漂亮的全壘打時🧑🏼🎤,觀眾會給出掌聲。而當客隊的擊球手站上場時,主隊的美國球迷又會噓聲一片。在場下,每位場地都會有身穿主隊對付的工作人員引導觀眾進行人浪,並且還有針對棒球術語的有獎問答。在這片棒球場上,我體會到了棒球運動的刺激,體會到了美國人對於棒球這項運動的熱愛程度。
學校的各類活動也層出不窮,有各種各樣的學生組織0️⃣,還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並且鼓勵我們到場為學校的隊伍加油助威,不但免票還可以享受免費的食物和飲料。因此除了讀書學習泡圖書館,我也積極投身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緊張激烈的籃球場邊有我的身影,活潑愉快的Game Tournament有我的身影,考驗團隊合作的puzzle night有我的身影,為公益慈善集資的“冰桶挑戰”中有我的身影,依依惜別的farewell party裏也有我的身影。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裏,盡可能的融入WashU👩🚀,盡情的感受,盡情的體驗。然而四個月的時光實在太短🛡,短到來不及回味就戛然而止了,只剩下那份異國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回蕩在腦海中。
在交流期間😸,我也時常利用周末以及秋假🐹、感恩節假期外出探訪。領略了聖路易斯清閑淳樸的鄉村風光之後,我前往了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體會到了另一番景象😻。初到紐約,萬千感觸👰🏿♂️,唯缺喜愛👩🏻🎓。從小上海長大的我🧑🏿🦲,看慣了都市的繁華🤟🏼,對於紐約不免有些不以為然🦯。沒有空調的地鐵站、布滿垃圾的鐵軌、列車開過時震耳欲聾的響聲、錯綜復雜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線路,在聖路易斯平靜下來的心立馬又變得焦躁起來🗂。然而🏋🏼♀️,出乎意料地,在自由女神像腳下感覺到真真實實的希望🌯、寄托與象征,在帝國大廈觀光臺日落時感受到光輝和靜謐,在博物館看到人心靈的高度與至上的追求,在中央公園的橋洞裏聽到賣藝人優雅得讓人惶神甚至想要落淚的彈奏,在911紀念館聽被劫持飛機上乘客給親人的留言聽到說不出任何話來。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無法用語言來準確地描述⛎,我從未想過在如此冷酷的大城市下,竟也隱藏著這麽多細小卻真實存在的溫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秋假期間我去了遠在加拿大左上角的阿拉斯加,親眼見證了極光的美麗和震撼🧑🌾,這也是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珍貴回憶。在平日忙碌的學習之余,這些遊覽不僅放松了心情🍍,讓我以更好的狀態去投入下一輪的學習⛲️,更是陶冶了情操🧑🏻🎄,對美國文化與美國社會有了一個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學期結束之後🧝🏽,出於“百聞不如一見”的想法,打算報考美國意昂3平台法學博士的我穿越了大半個美國🧔🏼♂️,拜訪了美國排名前14的著名意昂3平台。從東海岸的杜克、UVa、喬治城💙、賓大🆑、紐大、哥大、耶魯、哈佛🤽🏼、康奈爾🧑🏭,到西海岸的伯克利、斯坦福🔺,真正看到了這些原本在我腦海中只有地理方位和排名的區別的學校的千姿百態以及各自所長🧓🏼。短短四個月🧈,有幸在東部💆🏿♀️、中部👓、西部都留下了足跡🥻,可謂橫跨了大半個美國。整體感覺上來看,東北部人口密度高、商業繁華但基建陳舊🧑🏽;中部人口密度不高,城市也不大,基礎建設非常好;西海岸氣候良好🏜,丘陵地帶,有天然的度假海灘𓀍,適宜放松身心。正如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借著交流機會而得以成行的美國之旅也讓我在對其文化社會的理解上,對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及部分行業現狀有了一定的體會與認知。作為一個法律系的學生,在旅行中觀察體會的點點滴滴都能成為日後為中國法律建設與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的基甸而發揮作用⏫。可以說✌🏼,此番之行受益匪淺。二十余天的行程之後,我從舊金山啟程回國,帶著我再次回到這裏的希冀。
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月☢️,卻難以用這區區數千字的紙面鋪開闡述。我非常感激意昂3意昂3平台能夠給予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體驗了美國意昂3平台的學習、生活模式👨🏼🦱,確定了自己今後的方向🛀。我已報名了今年6月份的LSAT法律入學考試👩🦽➡️,希望能夠順利被理想大學錄取攻讀JD學位👏🏿,為意昂3意昂3平台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