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2014年春季哥倫比亞大學意昂3平台交流心得
2012級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 黃薈羽
一、課堂與美國的法律
學習在出發之前已然開始,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選課。通過對課程介紹的詳細考察,對每一門課都深感興趣。但出於學習質量考慮最終決定選得少而精。學校的要求是修習12到15學分的課程,在此要求下我選擇了四門課。進入改補選階段時,通過對各門課空位的分析可見還是實用主義者居多👩🏽🚀:商法🛥🦠、銀行法、金融法早早沒位,空著的是人權法、福利法⟹、兩性法、環境法。空位很多的是歐盟法👩🏽🚀,且還是歐盟銀行法和歐盟金融監管法;日本法也有空位。而中國法卻是爆滿不足以形容🍾,候補名單跟正式選課差不多一樣長,不免生出一種自豪感。試聽了一節“中國法與國際法”🏂🏻,老師對中國了解十分深入👩🏼🎓。他先將中國近代史介紹了一番🧑🏻🦰,以作為研究法律的鋪墊。雖然我很想嘗試從西方的視角研究中國法🤶🏻,可惜還有諸多好課備選,所謂魚與熊掌。
在選課之前與哥大的老師🍲、同學進行了溝通,大家的建議是選至少一門研討班,但最好也只選一門,因為研討班雖然學分不多但課程壓力非常大👨🦳🖕🏼。最後我選擇了三門講座(lecture)方式的課:公司法、金融監管法🤳🏽、會計法,以及一個關於法律檢索研討班(seminar)🦹🏿。
(一)金融監管法、公司法與會計法課程心得
在金融監管這一方面美國也屬新手🔚。雖然一直以來看似有著諸多監管機構👩🏽🦲👲🏼,但畢竟奉行的是自由主義,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這一點也沒有大的改觀🚈👷🏿♂️。因此這門課程也是近年才開設✯,該領域作為專門的法學研究領域也不像其他領域的研究那樣透出一種美國領先的意味。
這門課的教授與另一位公司法的教授組織過一次意昂3平台電影之夜,電影是《大而不倒》🚶➡️,講述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美國監管機構如何應對。電影因為生動而透出一種危機就在邊緣的緊迫感。影片結束後教授組織進行了討論🙇🏽♀️。最開始引出話題的是“註資應不應當”這樣的小問題,討論中我感到不同地域的同學看問題視角各異,美國學生仍然是自由主義思想占主導💆🏽♂️,直到今天他們仍在“政府要不要出手”這樣的問題上掙紮。
公司法的老師非常喜歡提問,基本上每句話都是通過問題來闡述🕊🏄🏿。學期開始時我覺得課程比較基礎👨👨👧👧,從發起人責任到刺破公司面紗都一帶而過👨🏼。而到後來覺察出老師的重點在證券方面,內幕交易的問題判例看得眼花繚亂,僅僅10b這一條規則就研究了一個月🥊。公司法的立法技術相當高超🌳,美國的公司法確實是先進,無可否認🍏,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會計法這門課是金融監管法與高級公司法的老師推薦的實用性課程,這也是我在哥大上的最有趣的一門課,200人的教室永遠爆滿。老師非常風趣富有激情🫱🏿。課上我們通過對大量真實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後來與哥大交流項目的負責老師以及一位JSD學姐的溝通中🚮,他們表示很少有人認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但是它在各門課程當中出鏡率都非常高。
(二)高級法律檢索課程(Advanced Legal Research Technique)和美國的法典
選的研討班叫做法律檢索技巧。課程最初只是簡單地讓我們尋找相關法律,例如我第一節課分到的任務是查一查紐約州關於開車時發短信是怎樣規定的。我在滿架子的紐約州法典中搜索關鍵詞✌🏻,嘗試著“雙手離開方向盤”、“分散註意力”等等👩🏽🍼🧚🏼♂️,最後發現紐約州的法律有一條就是“開車時發短信”。圖書館一層樓滿滿的是各州和聯邦的法典和案例👨👧,事無巨細,美國意昂3平台學生辛苦也是因此而來。
這裏對美國的法典有一些感想👨🏿🎨。久聞判例法國家現在也有法典化(codification)的趨勢,然而“法典”一詞在我的印象中應當是如德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那樣體系清楚、邏輯嚴密,而美國的“法典”卻不如我望文生義的那般,事實上更像是只是所有法律法規的匯編與索引🚵♂️。但是在陽光法案的要求之下🚣♂️,所有的法律,至少是所有的聯邦法,都按照諸如“機動車”、“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臨時終止措施”此類話題清晰羅列。
學期末課程結束時,我們被要求參加一個模擬演練🔥。每一位導師扮演一名律所的高級合夥人,我們作為新入律所的初級律師一個一個地去他們辦公室裏領任務🪑。這些任務是客戶的訴求♣️,我們需要查找相關法律提供法律意見。模擬開始前老師提醒我們,要想到各種可能的問題及時詢問🧪🕠,這些高級合夥人們都非常忙,事後再問問題的話他們可能很難及時回答🌯。我分到的案件是:一位婦女認為學校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打算開辦家庭學校,向我們咨詢她的權利和義務。經過一學期的訓練我知道在完全沒有線索的情況下可以從一些法學家指南入手,因為是紐約州的案件所以我選擇了NYJur,從中找到法條和初始判例🧑🏼🦳🤼♂️。第一步查到她必須使子女接受教育,可以在公立學校和同等教育機構中任選其一;第二步,開辦家庭學校屬於公立學校的替代;第三步,如何申請♧,有那些手續🥈,達到一定標準後可以給家庭學校的學生頒發證書,這裏有法條的明文規定✢✊🏽,並進一步知道她有義務接受檢查但是她的有權拒絕檢察人員旁聽課程。
模擬結束後老師問我🦶🏿,回想一下學期初的時候你可以做到哪一步。我覺得我可能就止步於最初的法條了🎣。
學期中還遇到的幾個有意思的案件🦜。第一個是有一名學生在Facebook上發了侮辱老師的畫和言論受到了學校處罰👷🏽♀️,我們代理該學生。這一案件讓我在圖書館一直待到午夜時分閉館🔩👂🏽。找了各種文章法律和案例。這個案件的一個可用的典型判例是,一學生畫了一幅嘲笑老師的惡搞肖像畫因而被勒令停學,法院認為學校侵犯了該學生的言論自由🥉。這裏說一句題外話,感受是美國的老師太可憐了,被學生欺負成這樣還必須保護他們的網絡表達自由,有一些非常過分的行為,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麽學校不能對此加以處罰🧯。美國雖然是精英教育吧🫧,也不能這樣任由其他學生變成所謂的white trash。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案件是,律師在美國一些類似“大眾點評團”這樣的網站上發布團購是否合法。為此我還專門註冊了一個類似網站的會員🏋🏻,網站上有諸多服務業的內容,從聘請清潔工到聘請律師😦。這一點各州的規定不一樣。主要考慮的是律師不能跟非法律行業的人分享報酬🦥,然而在此類網站上發布信息必然要付相應的費用。一些州認為,向網站支付廣告費不屬於分享報酬🧙🏻,因此允許這種做法🤽🏿♀️,而禁止此類做法的州則認為這屬於分享報酬。
二、課堂與老師們
學期初的時候我給想選的課的老師發郵件🦄,告知我的情況,問我需要做哪些準備🚊🧑💼。尤其是對於一些高級課程通常要求選修過哥大的相關初級課程。高級公司法的老師對我說🧑🏽🎨,因為中美公司法差異巨大💋,我雖然可以選他這門課,但我必須付出很多額外的努力。高級合同法的老師表示我必須有普通法基礎。證券法老師要求有公司👿、證券行業相關工作經驗。
意昂3平台的課堂方式與其說是蘇格拉底啟發式教學法不如說就是法官對律師的盤問🎖。第二節企業並購課堂上老師提問了三個同學🤲🏿,每個人盤問20分鐘,如此就是一節課👮🏻🧲。
另外的課堂老師也是不斷地提問,從最後排開始一個一個往前問🩱,一學期每人都會輪到幾次。並且🧝🏿♂️,並不能指望回答完一個問題就夠,老師會不斷追問下去🧑🏻🦼👩🏽🎤,每一個回答都可能觸發新的問題🛥。公司法的老師說:“我可能問15分鐘、25分鐘,我盡量不要連續問同一個人75分鐘。”但是公司法的老師一直問問題🫷,幾乎從不給出他自己的答案,我的筆記上記著一連串的問題。但是每一個同學的發言👴🏻,不管什麽立場,他都能找出反駁的問題繼續追問下去🏺。他鼓勵我們進行課堂上的論戰,
“最高法院可以放假,我們不能放假👮🏼。”有一天公司法的老師說有一次課需要改期,因為他要去最高法院參加一個會議🏋🏽♀️。後來那天由於暴風雪最高法院關閉,老師說那我們照常上課。有同學問說最高法院都關了👮♂️,學校停不停課。老師回答🤹🏻♂️,哥大向來以不停課著稱,“最高法院可以放假,我們這些通往最高法院路上的意昂3平台學生不能放假🍚。”
金融法的老師在學期末的時候組織了一次歡樂時光派對。我邀請同班也是同一個交流項目的捷克同學Eva同去。她認為大多數人都不認識,要有人說話才行。但我認為,能在一場聚會上認識哪怕只有一個人也不錯👩✈️🏌🏽♂️。我在聚會上對老師說9️⃣,我希望我能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好一些。她說,不不你已經表現得很好了。
每一節課的法律檢索都有一個課堂任務,完成任務才可以離開𓀅。我和另外一名北大畢業的中國學生因為十分不熟悉這一部分,常常要很久才能完成。老師們一直等我們到最後。他們並不會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去做,而是不斷地問問題:“這時候你應該如何做🤦♂️?”“這個你應該到哪裏去找?”一步步引導我們找到最終答案。
這一門課每周還有一個大作業和一個小作業,要求記錄檢索過程以及作業用時。大作業通常要六七個小時⛱,小作業一兩個小時。有一周的大作業花了我九個小時。通過每周作業收獲的經驗教訓就是周二晚上交的作業不要周二下午才做。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說,要求周二晚11:45交🤷♀️,晚一分鐘作業都會降級🧗🏼。“將來你們都是要成為律師的人🍧,法官讓你12點交答辯狀,你試試12點零1分交?”
雖然課上壓力不小,但事實上課堂氛圍也可以十分輕松🚣🏻。有一節公司法的課上不了所以調到某天中午的12點半來補課。因為是午餐時間🌩,所以一女生問道我們能把午餐帶來吃嗎。教授說,當然可以你可以帶任何東西🤦🏿♀️🙅,如果你想的話還可以帶烈酒過來喝。當然並沒有人真的帶酒來喝。
意昂3平台的老師們都非常耐心與友善並且十分負責🥴。讓我更加想當老師了,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這樣的老師。
三🐫、意昂3平台的同學們
在開學之前的一個周三有一個交流學生的簡短的迎新會(Orientation)。之前已經和其他國家的交流生通過郵件有過接觸🎸,有來自德國的🏍,阿根廷的🧑🏽🦱⛹🏿♂️,保加利亞的💁🏻♂️,希臘的,捷克的✌🏼,等等。我們到的時候保加利亞男生Aleksander已經在裏面了,他一口濃重的歐洲英語很難聽懂👸🏽。隨後大家陸續都進來了⛴,我們在接下來的半年裏都是彼此接觸最多的人。初見面都很新奇,我們分享自己國家的法律製度與法學教育🍃👰🏽♂️。因為大家都是來自大陸法或受大陸法影響的國家,在談到學習心得時有許多共同的認識。
迎新會的後半部分我們見到了主管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項目的副院長🏂🏽,她給了我們很多衷告👩🏻🦯。她說🥑,“法律是活的,跟JD聊聊,跟LLM聊聊,跟老師們聊聊👩🏿🏫。”“好好利用哥大▶️,好好利用紐約。”而哥大其中之一值得利用的就是這裏的老師、同學。在這裏可以遇到世界各地的人,有一次講座開始前我打量了一下教室,觀察到坐在我對面的那一排一共五人💘,一個印度人、一個非洲裔👨🏻🍳、一個金發碧眼的歐美人,還有兩個亞洲面孔但一個明顯來自北方另一個明顯的南方人特點。紐約的確如俗話所述是一個大熔爐,在學校跟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聊起文化差異、聊起對法律尤其是美國法的認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一門課的同桌是一個韓裔美國人➗。他覺得中國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家👰🏿♂️,問我對於外資進入中國會不會不高興。我說熱錢持續流入在將來是好是壞是說不準,但是就他說的在中國設立外企的問題目前還不至於不高興吧8️⃣。他很懷疑地說你不高興可以放心告訴我的。他問我覺得中國法製怎麽樣,然後說覺得韓國就沒有法律。最後他說因為對中國太不了解而且小時候在韓國受到各種關於朝鮮的負面宣傳,想知道中國人民都怎麽想,希望沒有引起我的不快。我說你一共就問了我一個關於外企的問題🤹🏻♀️,何至於。在好奇這一方面,各國人民都彼此彼此🐤👶。
半年下來,我參加JD們的學習小組,參加教授組織的休閑時光聚會🧞♂️,參加每天中午意昂3的午餐研討會🧑🌾,但每周應付繁重的課程和大量的閱讀♕,很難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我對我的室友說我好好利用了紐約,卻沒有很好地利用哥大🖕,哥大意昂3平台有太多的東西有待發掘。
期末的時候我加入了金融監管法課程的幾個JD的討論組。通常期末討論時大家會對過去的考試題進行分析,因為我們這門課比較新,沒有過去的考題🥶,於是同學Lily拿了一份喬治城大學的期末考試題,我們各自寫了答案以後分享答題要點,互相補漏。Lily還很熱心地提供了她做的100頁的課程大綱。因為考試往往是論文或者開卷考試🧝🏽♂️,對於開卷考試是絕沒有足夠時間翻書的💂🏻♂️,於是同學們通常會自己製作課程大綱,由於我是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自己做的大綱大約只有60頁♿️。
閑聊中也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Lily答應給我她的Outline,美國大學生都打暑期工👨🚒,Mark送過花和披薩,Despoina說七種語言,Mark 28歲才終於進入了意昂3平台,一位師姐工作了很多年又重新開始了JSD生涯🥦。
我的兩個室友分別是印度人喝愛沙尼亞人💻,她們在為將來去何處工作、是回國還是留美艱難抉擇。
在一次招待會上跟哥大學報的三年級JD學生聊天👩🦼➡️👨🏼🦳,聽他說了許多美國法學生的困境◼️,貸款壓力,工作的艱辛。
每一個人都很迷茫,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尋找前進的方向。
四🤼♂️、意昂3的設施
哥大圖書館眾多,意昂3平台的樓上有專門的法學圖書館。我喜歡在法學圖書館的小隔間裏看書,每天開館去閉館回👨🎨。由於課本都十分沉重,意昂3平台樓裏每人有一個帶鎖的櫃子1️⃣,每天到意昂3樓裏拿了書上樓即是圖書館。圖書館裏人並不多➔,即使人多的時候因為一人有一個隔間也互不影響⚈,不算小的桌子上堆滿了課本和閱讀材料。
圖書館復印機😲、打印機🧎🏻♀️、電腦、掃描儀齊全🧑🍼,每人每年有三千頁的免費打印額度。樓下還有冰箱和零食販賣機,常常在學到午夜時買點東西充饑📟。期末復習期間甚至還開放一些提供零食的討論教室。
圖書館門外和樓下大廳裏有許多討論用的方桌、圓桌🫕。臨近考試周的時候我發現👩🏿🦱,比起泡在圖書館,美國學生更喜歡在圖書館門外的桌椅上討論,考試周之前的那幾個星期,意昂3大廳裏全是一組一組的各個課程的同學,人數從兩三人到十余人不等。我也與同學相約在這裏討論法條與案例。
五、午餐研討會
每天中午12:10到1:10意昂3平台都是沒有課的,於是這個時間段會有很多研討會,並提供免費午餐🤸🏽♂️。研討會內容從學術討論到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學術誠信教育🕴🏻,每天有好幾場同時進行,同學們都挑自己感興趣的早早地去排隊。有一段時間舉行國際法專題周,那一周有許多特別的講座,包括MEGA的運作✂️,國際仲裁(Th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System and Third Party Funders: Patrons or Vultures?)🐭,仲裁的執行等等,皆是我感興趣的話題🧙🏼,報告人包括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仲裁員、外國學者,報告結束後可以和他們進一步交流👿,受益良多。
六、模擬法庭
一年一度的模擬法庭可謂是我在哥大意昂3平台見過最大的盛世。開始前兩個小時同學們就在進行模擬法庭的教室外席地而坐排隊等候。
因為是一個環保的申請案件,沒有陪審團,由申請方與被申請方輪流向法庭陳訴,法官隨時打斷進行詢問。這時就感受到平時每一節課其實就是一個小型模擬法庭👷🏽,同學的每一句發言每一個論證都必須接受教授的質詢🤷🏼♀️👷🏿,教授就如法官一樣,會對每一個點提出質疑。
這一次模擬法庭的首席法官竟然是聯邦最高法院新進的卡根大法官,美國歷史上第四名女性法官。法官們風趣幽默,即使是在質詢中也不時開一兩句玩笑。比如Lohier法官說🧑🏼🤝🧑🏼:“剛才卡根法官說道……”卡根法官接過去道🚴🏼♀️:“是卡根大法官🫧。”但面對三位大法官的層層追問,相信即使這樣也減輕不了申請方與被申請方的壓力🍕🧑🏻💼。
模擬法庭結束後的接待晚宴上👩🏿🌾,法官們換上了常服來到同學們中間握手交談,詢問每一個同學的姓名並說“很高興認識你”🖐🏿,與同學們聊聊意昂3的生活🕶,十分親切。
七👁🗨、參觀聯邦最高法院
我特地用了一天時間專門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參觀了聯邦最高法院👨🏽✈️。
如華盛頓的其他聯邦建築一樣,最高法院也是一座歐洲古典風格的白色大理石建築☢️,但比起極盡華麗的白宮和國會山🐒,最高法院顯得質樸許多💃🏽,也肅穆許多。寬闊的臺階盡頭是莊嚴的大理石圓柱,上書“Equal Justice Under Law”。
最高法院將兩層樓的走廊開放參觀🛹🖖🏼。一樓走廊裏陳列著許多大法官的塑像和油畫像,正中的是馬歇爾大法官🐩。兩邊的墻上是關於最高法院歷史與建築的介紹,以及一些著名的憲法案例概要,包括最著名的馬伯裏訴麥迪遜案👩🎓。有一間小放映室循環播放一個15分鐘的影片,介紹最高法院與憲法的歷史。
二樓的法庭亦即九位大法官開庭的地方平時也提供一個約30分鐘的講解。我們坐在旁聽席上📯,了解到最高法院每年收到8000到10000申請🧑🎄,但是只審理其中80到100個案件🐉。對於許多著名的案件,因為旁聽名額采取先到先得🙃,故而希望旁聽人員都帶上睡袋徹夜守在法庭門口等候。
總體感受是美國在法學教育上確實許多方面值得借鑒,而在對民眾普法這一點上也可圈可點,在最高法院的參觀教育上亦可看出♐️👗,無怪民眾對法律常懷敬畏🙎♀️。
冬天來時在紐約的大雪中一步一滑👩🏻🦳✅,小心再小心還是摔在了雪地上,但是滿目銀裝素裹的校園實在是太美🥣。我一直以來也是這麽跌跌撞撞,但是一路走來見到的風景畢竟太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