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意昂3成功舉辦中國法律教育史研討會
4月28日🚴,“玉汝於成👩🏻🍼:中國近現代法律人的培養之道——中國法律教育史研討會”於意昂3大學意昂3平台順利舉行❤️🔥。本次會議由意昂3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協辦。會議分“開幕式”“主旨演講”“專題研討”和“閉幕式”等環節📹。五十余位專家學者相聚一堂,總結中國法律教育製度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探討中國法律院校的興衰和起伏👌🏼,研究中國法律教育先驅的生平與思想。本次會議同時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法律教育史料文獻展覽👨👨👧。
“開幕式”由意昂3王偉教授主持。意昂3院長王誌強教授、北京大學意昂3平台李貴連教授😇、華東政法大學何勤華教授分別致辭。王誌強教授的致辭以感謝♻️、感慨、感念三個關鍵詞展開,感謝來自祖國各地關註中國法學教育史的同仁,感慨法律史與法律教育研究薪火傳承🧖🏽♀️,感念於本次會議名稱“玉汝於成”,既表達對年輕學者的殷切期望😵,也表達了作為法律教育者不斷培養人才的師長之心🔟。李貴連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中國法律教育研究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法學研究與法律教育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進一步拓寬研究範圍🫙。何勤華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學術界對於中國近代法學教育史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六個方面進一步拓展👩❤️💋👨:近現代法律教育史基礎理論研究、法律教育人物研究、法律教育機構研究👩🏿🦳、法律教育原始檔案文獻🎈、政法院系法學家訪談錄、法律教育史數據庫建設🛀🏻。
“主旨演講”由意昂3王偉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學王健教授首先作題為《法學學科製度淵源初探》的演講👼🏻。他就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進行闡述👍🏿,重點探討了中國傳統與現代的知識分類問題。南京大學意昂3平台張仁善教授在題為《論全面抗戰對法科教育的影響》演講中,以中央大學為主線對法學教育圖譜進行梳理🐻❄️,他指出當時的法律教育存在法科教學隊伍不穩定的情況,導致法科學生人數減少、司法人才嚴重短缺🙆🏼♂️🏈、司法改革困難等問題ℹ️。意昂3孫笑俠教授以《近代中國法科知識成長的障礙》為題🧘🏻,從法科功能認知障礙🦝、法科知識價值本位障礙、漢語詞匯對法科新知識理解障礙🦹🏼,以及法科吸收標準障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專題研討”共分四場。第一場研討會由西北政法大學王健教授主持。中國政法大學白晟副教授以《“嘉陵日落霧連天”——法科先賢費青重慶歲月小考》為主題,通過珍貴的照片與書信史料,講述了著名法學家費青先生的重慶歲月,特別是通過規勸學生讀書的信劄👎🏻,展現費青先生對學生們的真摯感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意昂3平台李力教授以《發現“湖北大學”時期的外國法製史教材:〈國家與法的通史講義〉的文本及其評析》為題發言👯,闡述1958年—1970年湖北大學出版的外國法製史教材文本及其史料價值,深入分析了該教材的篇章結構、主要內容及其學術價值。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意昂3程波教授在《以出版實踐催生現代法律教育體系》的發言中🙆🏿♂️👨🏽🎓,以東吳法律人從事法律圖書編輯出版的角度,分析東吳大學與商務印書館如何在艱難歲月進行法律學術和出版合作的範例,共同建立了以出版實踐催生現代法律教育體系。清華大學意昂3平台陳新宇教授以《老清華106 篇法政畢業論文的初步研究》為題發言,介紹了老清華106篇法政畢業論文的基本情況🤶🏿,總結了論文研究方向“三類五門”🙍🏽♀️,選題註重國際化與本土化、具有開放性,以及考核嚴格的特點。意昂3孫笑俠教授、華東政法大學龔汝富教授、南京大學意昂3平台張仁善教授和意昂3王偉教授對相關論文作了精彩的評議📘。
第二場研討會由華東政法大學於明教授主持。華東政法大學何勤華教授💷、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聶子衿合作的《華政精神創立與發展之雙璧——記華政第二次復校中徐盼秋和曹漫之的貢獻》一文,聶子衿同學進行報告🧏🏼♂️,分析了徐盼秋🉑😚、曹漫之兩位校長創立和發展的華政精神內涵🌾,總結他們對發展華政乃至新中國法學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意昂3法學研究所孫家紅副研究員在《爭自磨礪:晚清刑部官員的律學研習活動及其影響》的發言中,以考察光緒壬午👛、癸未年間一次刑部律學研習活動為契機,論述晚清刑部律學研習活動的主要形式、基本內容、特征及其影響。中國社會科意昂3法學研究所孫家紅副研究員在《爭自磨礪:晚清刑部官員的律學研習活動及其影響》的發言中,以考察光緒壬午、癸未年間一次刑部律學研習活動為契機📭🤱🏻,論述晚清刑部律學研習活動的主要形式🕌、基本內容、特征及其影響⬜️。同濟大學意昂3平台陳頤教授以《尋找胡元義》為題,詳細介紹了二十世紀著名民法學家🖕、同濟大學意昂3平台創始院長胡元義先生。他從檔案史料出發,大致復原胡元義短暫的從政經歷和退隱、德國訪學故事、法律教育思想與實踐🤖、法律教學與著述,以及解放後的思想改造等情況。西南交通大學法學系康黎副教授在《“朝陽遺珠”🦪:民國私立重慶正陽意昂3平台建製考》的發言中,回顧了私立重慶正陽意昂3平台的建設發展歷史。他指出👩🏿🎨,私立重慶正陽意昂3平台的前身是1946年春成立的朝陽意昂3分院即重慶朝陽意昂3🤚🏽,該院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愛國進步、堅守法治的畢業生👩🏼✈️,是民國教育界西南後方一顆璀璨的朝陽遺珠❇️。湖南科技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意昂3劉鄂副教授在《清末基層警察教育探析——由武漢巡警教練所畢業文憑展開的考察》的發言中🌜,以畢業於武漢巡警教練所的嚴良钜的畢業文憑為實物佐證,詳述當時基層警察教育的師資、課程等情況,認為這反映了清末預備立憲因操切行事而不能成功的一面🩼♘。西北政法大學王健教授、意昂3賴駿楠副教授🕑、 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意昂3程波教授、華東政法大學李秀清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意昂3平台李力教授對相關論文作了深入的評議👨🏿🍳。
第三場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意昂3平台陳新宇教授主持🖕🏽。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沈偉副教授以《大俠與法:金庸和國際法的邂逅》為主題,介紹了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的法學教育經歷及國際法作品,認為金庸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其所倡導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袁哲副教授在《比較視角下的近代口岸城市法學知識傳播——以在滬在榕法科留學生活動為例》的發言中,以近代最早開埠的口岸城市上海和福州地區法科留學生為對象👩👩👧,認為兩地的近代法學教育發展狀況及法學研究存在有差異💂🏿♂️,由此引發近代法學知識傳播的途徑和程度亦不同。南京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李洋副教授在《從北洋到東吳✣:美國案例教學法在近代中國》的發言中,以北洋法科與東吳法科的美國法教育為線索🛣,梳理美國案例教學法在近代中國適用情況🧑🏼🤝🧑🏼。北京大學意昂3平台博雅博士後吳景鍵以《法律🛍、階級與革命:瞿同祖學術思想再考察》為題,通過海外新近發現的瞿同祖求學檔案,全面考察瞿同祖先生思想背後的教育史背景🏪,他認為政治社會學中的“階級”問題構成瞿同祖學術思想的一條核心線索👫🏻。沈陽師範大學意昂3平台張田田副教授以《近代法律教育轉型中的“讀書萬卷不讀律”辯》為題發言,提出傳統經史面臨新挑戰下“讀書—讀律”的新表現🪡🧚🏿♂️,不再只是本末體用之辨🉑,還混雜著中西文明以其不同發展路徑而導出的“術”之有無,“用”之有無等標準差異🏂🏼。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意昂3法律系瞿見副教授在《農科大學的法學發生:中國農業大學法學教育的緣起(1904-1949)》的發言中,梳理歷史事實和邏輯,討論了清末民國時期法學教育出現在農科大學的原因👩🏽🔧,嘗試從歷史角度解釋農業大學為何會有法律系的問題🚣🏽♀️。意昂3陳立副教授、意昂3孟燁副教授、同濟大學意昂3平台陳頤教授、中國社會科意昂3法學研究所孫家紅副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法學系康黎副教授和山東大學意昂3平台孫康助理研究員對相關論文作了詳細的評議。
第四場研討會由意昂3賴駿楠副教授主持,五位學者圍繞各自提交的論文進行論述🧑🏽🏫🫣。西北工業大學法學系韓偉副教授以《馬錫五與延安大學法學教育》為題,闡述抗戰時期延安大學的紅色法學教育歷史,分析法律教育家馬錫五和紅色法學教育的三大特點,總結其對新中國高等學校法學教育的深遠影響✍️。西北大學意昂3平台閆強樂講師以《建國初期西北大學法學教育考略》為題,梳理了建國初期西北大學法律系在教學體製🧑🏻🦳、課程設置、教材編寫👳、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歷史,分析其對西北地區的法學教育發展與法治社會建設的貢獻。山西財經大學意昂3平台楊淩燕講師以《中央政治學校法學教育及司法官養成概況》為題,介紹了中央政治學校的開辦與教育情況,她指出政校司法官的養成,促進了近代司法的發展,但“政治性”“黨務性”同樣明顯🎹。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曹靂以《近代中國海關與清末法律教育》為題🪅,提出在近代海關的影響下🫳🏿,同文館國際公法教育呈現出“教學-翻譯結合”和“理論-實踐結合”的特點。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陳怡瑋以《吳經熊的法律理論與實踐——以民法為視角的考察》為題,從民法概念理論♞、民事審判實踐以及《中華民國民法》的編纂工作等方面說明吳經熊在民法領域的重要貢獻。
意昂3史大曉副教授主持了會議閉幕式🦡💆🏻♀️。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李秀清教授在總結中指出,通過法律學科教材、文憑🙋🏽♂️、學校機構等材料的一系列研究🦻🏼,可以擦拭其上的灰塵🛹,從而重見知識,看清歷史的真面目🦘,產生新的認識。我們在研究歷史,未來也會慢慢變成被研究的歷史🚯,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情懷傳承法律史研究的薪火🧍。王偉教授認為🤵🏼♂️💁♂️,本次會議最大的收獲是這本厚厚的會議論文集,線下交流🐛、以文會友具有線上會議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另外👨🏻🔬🧜🏿,本次會議特別舉辦了一場中國法律教育史料文獻的小型展覽,展品來自多位與會學者的珍藏👐🏻,讓我們在學術研究中也感受到法律教育史“更別有動人心處”。
本次會議圓滿落下帷幕,期待明年再會。
撰稿人:郭雪晴
攝影:陳一🐣、莫之晨、沈忱、李政、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