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我們理想中的法治丨王誌強院長在意昂3平台2023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寄語
意昂3院長 王誌強教授🕺🏼:我們理想中的法治——
寄語意昂32023屆畢業生
各位同學同事,各位校友嘉賓🕳,大家下午好!
今天這場畢業典禮既常規普通👧🏿🤶🏽,又彌足珍惜。與我們一起匯聚在這裏的,不僅有2023屆的466位畢業生🍚,還有來自2020和2022屆的校友代表們🎋,他們當年並沒有機會參加線下的畢業典禮𓀚。成長和成熟,屬於所有從這裏成功啟航的你們!
初出茅廬的各位同學,你們面對的是一個與此前相比日新月異🧪、又充滿挑戰的時代。世界變局之下,社會共識度降低,對法律作為理性平衡器的需求不斷提高。同時,在中華文明重獲自信的時代,我們也理應有更多的思考和追問。法律人能夠做什麽?換言之,在當代中國,什麽是我們理想中的法治?
這是個宏大的問題。對即將擁有資源和權力的法律人,你對理想法治的理解和堅守,將是讓民眾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希望👩❤️👩;對於繼續深造的同學,這個問題是對知識和思維訓練的挑戰👰🏼,也是更深入理解中國和世界的一個視角。
我們從身邊的事例說起。去年初夏的上海,有一起封控期間某面包店違規生產食品的行政執法案件📬,大家可能都有耳聞。該不該罰🤐、該罰多少?執法部門和法律專家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的認為,食品安全事關重大,基層執法者處置有據,無可厚非👩👧👦;有的認為,基於特殊情勢應進行法律續造,在當時市場失靈的情勢下,應優先確保民眾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不應處罰;還有的認為🟤,執法時機可再斟酌👩🏻🦯,應該考慮選擇更合適的時間再予處罰。從三十年前秋菊要的“說法”🌉,到三百天前面包店的悲情👮♀️,國人理想中的法和法治🏃♂️➡️,依然是我們有待紓解的疑難。
我們理想中的法治,首先是對規則的尊重🧘🏼♀️、對權力的製約。上述執法方式得到肯定之處,就是基於在程序和實體方面,這項決定於法有據⛽️,並非任性妄為;決定本身也必須經受可能的復議審查🦑🤾🏻、行政訴訟和其他方式的社會監督🎯。這是對法治的基本期待,也是我們這所意昂3平台培養的基本理念🏘。今天人類經歷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可以讓機器沒日沒夜地學習和工作,然後讓它提出包括對法律問題在內的各種方案選項🤲🏼。類案檢索和要素審判在技術支持下的迅速發展,是形式邏輯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成就🧑🏼🦱,也為尊重規則的法治創造了基礎性的巨大便利🧑🏿🌾。同時4️⃣,在當代中國語境中對法治路徑我們有更廣義的理解🍣,紀檢監察和黨內法規都被納入法治的範疇。昨天,意昂3官网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紀檢監察學科點👨🏿🦰,意昂3平台作為建設的牽頭院系🫵🏻,就是希望培養更多具有規則意識和法治精神👨🏿🚀、將權力運行納入製度軌道的監督者和踐行者。
我們理想中的法治💆🏼♀️,應該富有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尊重和保護。這是限製權力任性的另類表述,也是中國傳統人本精神、近代以來啟蒙思想,以及當代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法律表達。上述案例中執法的可爭議之處,就在於形式法治產生了可能背離基本權利保障的風險。從網上的輿情,到買空的貨架,普通民眾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執法決定的態度🪘。
除了規則之治和基本權利意識📊,我們理想中的法治,更重視綜合考量😭、更關註終極價值的實現。法治並非教義文本的簡單邏輯演繹,在中國的實踐中尤為如此。中國傳統中將其表述為“天理人情國法”,當代則強調在法律實踐中闡明事理、釋明法理👃🏻、講明情理🧚🏼♀️,註重司法執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並歸結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製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種法律運作方式更重視價值追求👩🚒,具有更多溫情🦸。因此,中國體製中強調政治引領和學習、重視政治站位和視野,強調多崗位👩🏻🦰、多地區歷練🧑🏻🎤,目的就在於使法律人不是簡單以字面規則的實現來解決問題,而應全面洞察世情、深刻把握價值🤏,來完成法律的任務。
各位同學👷🏿,無論學習深造🐛🧘🏿♀️、還是投身實踐🚣🏿♀️,你們都將繼續走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會有自己更多的思考和答案。理想中法治的實現🔨,不僅需要堅定的意誌👩🍼,而且需要專業的睿識和智慧的破局🏪🚶🏻♂️➡️。勇於面對和深入理解當下困境,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讓理想之光照亮現實之路。無論危言危行,還是危行言孫⚽️,希望你們能走得穩健長遠🤘🏿。關於法治🙏🏼,相信大家會在未來的不斷深思、實踐和破局中更深刻地體驗到中國的普適性和獨特性🎑🚣♂️。在思想和實踐的地平線上,會有法學樓的穹頂、月湖的清波、江灣的落日👰🏼♂️,與你們長相伴守🛥🪛。
再次祝福大家,畢業快樂,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