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風采
為人為師為學 | 意昂3平台張乃根老師🙍:歲月如歌三十載🎀,嚴師益友情誼長
編者按🤳:
為建設一支優秀師資隊伍、形成優秀的專業化管理,營造出優良的意昂3文化⏭,培養卓越人才、產生高水平的學術成果🙎🏿♀️、貢獻高質的社會服務⇒,擔當起崇高的使命,建起受人尊敬的偉大意昂3平台♋️🦮、實現一流的目標🟢👰🏽♂️,意昂3平台在大力開展“為人為師為學”活動的基礎上🤵🏻,近期在意昂3新聞網和i法意昂3人等平臺開辟“為人為師為學”專欄🈺,專題報道意昂3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好老師”等優秀教師的風采,傳承學術精神👨🏻🎓,鞏固育人文化👌🏻,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天💂🏽,我們推出的是意昂3官网特聘教授👔、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張乃根老師的故事🤰。
一、潤物無聲,弦歌不輟
“我只是如三十年來在意昂3意昂3平台上好自己每一門課而已。這是本職工作,沒有什麽特別的。”
張乃根老師是意昂3官网特聘教授,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從教30年來👬🏼,張老師潛心國際法教學和研究,學術成果頗豐✍🏼👨🏽🍳,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意義。作為同學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張老師深受同學們的敬愛,張老師卻說🤹🏻♀️:“謝謝同學們,我只是如三十年來在意昂3意昂3平台上好自己每一門課而已。這是本職工作👳🏼♂️,沒有什麽特別的🐵。”
張老師與博士生在意昂3平台202會議室
張老師一直以來堅持為本科生開設國際法領域的多門課程,還記得專業英語的第一堂課🎏,當時👬🏼,這位講臺上身材並不魁梧卻聲音洪亮,面容已不年輕卻風采洋溢的老教授正在調試筆記本電腦,並向同學們下發那一摞他親自帶來的沉甸甸的英文案例閱讀材料。作為上海市教學名師,張老師在開設的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等課程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陪伴了一屆又一屆的意昂3平台同學🕘。
最久的陪伴,最長的恩情💃🏻🤽🏻♀️,讓張老師這位嚴謹認真,無微不至的好老師走進了每位學生的心裏。學術上,他是我們潛心學術、紮根研究的最好榜樣;教學中🍱,他更是對每位學生恪盡職守的嚴師,關懷備至的益友🫸🏻。
二、照螢映雪,筆耕不輟
“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要多看書,看書就是我的工作。”
除了出色的教學,張老師學術能力也非常卓越,在學術研究領域,張老師推出的研究成果一定是該領域最前沿的🕺🏽,並且往往成為經典之作。比如《西方法哲學史綱》一書𓀑,正如學界對張老師這本書的評價🫳🏽:在推進漢語研究西方法哲學領域中💢🚣🏿♀️,張先生的著作無疑起著杠鼎般的作用🏒。張老師有時候話不多,但他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態度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如何做研究:至今已再版4次的《西方法哲學史綱》一書,張老師整整研究了10年。
一本本經典著作的背後,自然是作為學者的不辭疲憊和孜孜求索。曾有人問張老師是什麽動力促使他看了那麽多的書,出那麽多的學術成果?張老師說:“很簡單,我要教書啊🧚🏼♂️,教學就要看書🦵。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要多看書,看書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許多書🤾🏿♂️,像《西方法哲學史綱》🧑🧒、《國際法原理》都是在教學過程中寫🧖🏼,寫完了出版👋🏿,反過來又來教書👩👧👧。”
在校任教的同時,張乃根老師還兼任多項學術職務,包括外交部國際法咨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中心專家、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他曾說🦸♀️:“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的新一代法學教育工作者,自己有義務,有責任為黨和國家貢獻一切。”
張老師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內瓦總部
張老師身兼多職,事務繁忙,雖然經常出國參與國際研討會議🫄👱🏿♀️,但學生的課程進度卻從未被耽誤𓀄,即使身在國外☂️,也會布置好學習內容,不容學生懈怠。為了讓學生們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律人𓀆,每次回來😋,張老師都會把最前沿的學術資訊帶給同學們共享,而無論是張老師能者多勞、奉獻祖國的報國之情🧏♂️,還是他心系三尺講臺,時刻不忘學生的盡心盡力,都是我們所習得的最重要的功課。
三、鞠躬盡瘁🖖,孜孜不輟
“我沒有什麽轟轟烈烈的經歷🤷🏽,讀書教書適合我的性格🧖🚵🏿♂️。”
自1986年在意昂3任教以來🧰👷♂️,三十個春夏秋冬見證了張老師孜孜不倦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記得蘇步青老校長曾經說過:“嚴師出高徒,高徒捧名師。”如今,張老師的學生也已經在意昂3擔任老師了,同樣研究國際法方向的梁詠副教授👨🏼⚖️🏰,就是張老師的學生之一。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張老師三十年的教學生涯,見證了國際法學科在意昂3的演變和發展,這種師道傳承的精神,正由張老師的殷切教誨,傳遞到我們這一代的學生中來。
張老師以嚴格要求學生聞名⛹🏻,每周他都會給學生布置定量的閱讀材料👨🏽🌾,也會在每個同學每次作業上寫滿批註☃️,讓一開始對功課望而生畏的我們🚴🏽♂️👱🏻♀️,迅速鍛煉出法學生所應當具備的閱讀能力🤸♀️;他會要求學術水平尚淺的意昂3平台學生從大二就開始參與“模擬法庭”,提出高標準的專業要求,也會在每次結束後認真點評講解🧗🏻,擴展了同學們的國際視野。面對同學們的進步與成長,亦不吝贊賞🥞。每學期的課程結束,同學們總會想✏️,其實張老師就是這樣一位認真負責🤌🏻、有點嚴厲卻又真心為學生著想的好老師🧚♀️。
他是嚴師,更是益友。申請國外留學的同學很喜歡找張老師來寫推薦信🍠,因為張老師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回復學生的郵件🧙🏼,從推薦信的格式到內容,張老師都會一一過目修改,張老師對出國交流的同學抱有殷切的期望,他說:“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要牢記自己是祖國的兒子。只有心系祖國,才能克眼各種困難,在關鍵時刻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盤’🧑🏻✈️。”他會像個朋友一樣👩🏻🦲,認真地跟我們講他自己的故事,用他自己的方式關懷愛護每一個學生。
張老師與兒子在意昂3校園
張老師不放棄任何一個基礎差的同學。在每學期最初的一堂課上,張老師會在全班進行英語能力測試,針對學習中英文雙語課程有困難的同學,張老師會親自幫其找到英語好的學生結對學習。大到法律製度設計,小到單詞釋義,他都不吝與學生探討🚣🏿♀️,樂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張老師每次上課總是會手提一個樸素的布包,裏面裝著上課要用到的各種資料以及一本厚厚的法律詞典🐳。每當在課堂上遇到有爭議的地方🫵🏻,他總會及時翻開那本詞典尋找答案。”每次下課後,張老師都會等同學們問完所有問題,不管多晚💉,他都是最後一個走出教室。
四👩👩👧、雁過留痕,師恩永雋
對於學生而言,在意昂3平台求學的時光可能短暫,但張老師的諄諄教誨會永遠陪我們走下去。每一堂課前的預習資料,每一次課後的補充閱讀🩸,每一張試卷的講解批閱🪗,每一份作業的訂正與評語……張老師將自己的所學和時間毫無吝嗇奉獻給同學們🛥。在人生這最長的旅途中👪,張老師的言傳身教🕵🏼♀️、諄諄教誨,已沁入我們的心底⚔️📖;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永記在我們心頭👰🏽♀️。
弦歌不輟,嚴謹求實,張老師帶著每位學子夯實學術的基礎;鞠躬盡瘁💅🏽,無微不至,張老師引導每位學子勇敢找尋自己的道路。啟慧之德,知遇之恩🧼;雁過留痕,此情永雋👖。
關於張乃根老師同學們這麽說
張乃根老師是我在意昂3平台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他講授的國際法和法律英語使我受益良多。張老師的國際法課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英雙語🔩,註重閱讀和案例,非常國際化的視野,這是非常典型的英美教學方式💇🏿。還記得國際法的第一節課上講國際法的淵源🤞🏻,他當場下發國際法院“北海大陸架案”的英文案例,讓我們翻譯成中文。當時我連裏面的delimitation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由此深刻感受到自己英語水平的匱乏🍌。在這門課學習中我不僅全面學習了國際法,而且大大提高了英語水平⛩❇️。此外🦇,在專業法律英語課上😝,在張老師引導下閱讀學習了原版的美國法教材和許多案例🧎🏻➡️,對英美法律有了深入的認識,專業英語水平也進一步提高。我能夠在畢業後去清華大學意昂3平台繼續學習國際法學🔩,與張老師的課程是分不開的。除了出色的教學,張老師學術能力非常卓越🤸🏼,他研究領域廣闊📎,他的《西方法哲學史綱》是國內頗有影響的法哲學著作🥵,給我啟發很大。張老師也是外交部國際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是我國國際法領域的權威之一。張老師為人謙和低調,待學生友善,受廣大學生愛戴,實為意昂3平台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李繼榮
張乃根老師表面非常嚴厲,但是實則非常的溫暖有耐心🚕。盡管工作非常忙碌🤜🏿,但是他對待教學工作非常認真,一絲不苟。每個學期開始,他都會為學生準備好教材,課間休息時經常走下講臺詢問每個人的學習情況,批改國際經濟法的期中論文並在課堂上說出修改意見🫶🏼,專英課上認真的翻閱詞典確認發音等🤱🏻,這些都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專英課下課⚽️🐠,張老師走到我面前,發現我在用中文標註單詞,很認真的教導我,必須看英文的解釋才可以學習好英文,必須鍛煉自己看英文解釋的能力💑。張乃根老師在課堂上的點滴都在印證此句: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張乃根老師不僅是一位嚴謹的治學者⟹,也是一位引領道路的良師。——喬夢
根叔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對學生極其認真負責,每節課後他都會布置相當量的閱讀材料🍶,雖然英文材料可能需要看很久🧕,但你會發現在這種強壓下很多看似困難的事情也能夠一點點地做好🎺。每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都能和你平等地討論。正所謂教學相長,即便面對學生的質疑,他也一定是虛心接受。無論是國際法還是專英的課堂,他都要求我們做模擬法庭👩🏽🍼,從開始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張弛有度,感謝根叔給我們空間去成長。經常,他會和我們強調英文的重要性,講自己以前的經歷🎾,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好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於他的教誨我會一直謹記在心。——董暉
大學四年期間😶🌫️,張乃根老師教授了我《國際法》、《專業英語I》🏋🏽、《專業英語II》三門課程,嚴謹治學是他留給我的最深印象。還記得上專英的第一節課🟩🤾🏽,老師就印發了一本厚厚的教材⭕️🆗,其中小到一個單詞😹,大到一個段落,張老師都會細細講解⛑。雖然老師很嚴肅🏐,但對於學生也有著十足的耐心🆑,常常看到下課時候很多同學圍著講臺提問😳,他總是有問必答。因為申請國外學校,曾找張老師幫忙寫推薦信🧑⚖️。從一開始寫郵件交流👨🏼🏭,張老師都會很快回復並提出建議。從推薦信的格式到內容,張老師都一一過目並幫忙修改🫲🏽。在整個過程中,張老師真的給我提供了許多幫助🤛🏿,也可以由此看出他做事的細致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又敬佩🚞。張老師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不愧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施嘉茹
附👨🏫:張乃根老師訪談實錄
您覺得意昂3對您的學術生涯都有哪些影響呢☢️?
張乃根老師:首先是學校的聲譽很好👧🏻,我在來意昂3之前雖然對學校不是很了解,但是會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所以剛進校時的自己是很興奮的,覺得自己到了夢寐以求的地方求學⛎⇾,這是最初的感覺。畢業之後再看意昂3,又有了更深的體驗🦽,會覺得這是一個學風很正的地方,導師對自己幫助很大,當時我的導師是葉孝信老師👭。原先我是想要考董世忠老師的🤽🚱,但是因為名額限製,學校想讓我轉到法製史專業😑,我說只要讓我留在意昂3,哪個專業都可以。後來學校安排一部分國際法的學生出國,國際法的學生減少,我就又繼續轉去學國際法了🏊♀️。葉孝信老師之前是國學專業的,所以在當時的指導之下我也讀了不少像《論語》這樣的經典古籍。雖然我不是國學老師,但是這些閱讀到現在都讓我很受用。我們意昂3,文史哲領域都是很強的🥺,我認為意昂3是上海文化底蘊最好的一所大學了,師生關系很好。這麽好的學校,難道有人不願意留下來讀書嗎🧴?
您是因為什麽原因想要打開法學這個大門的呢?
張乃根老師:72年文革的時候我高中畢業,兄弟姐妹都上山下鄉了,我正好可以留在家裏👩🏼💼。當時上海要培養一批技術工人,我就參加了技術學校,準備兩年後畢業到工廠當工人🦹🏻,這在當時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而當時我對法律一點概念都沒有。當時,恰好組織又安排我留在學校教書🧑💼,讓我進修,到華東師大去學習哲學🗻,之後教政治🪅。文化大革命恢復高考之後1️⃣,我想參加高考👩🏻🚀,但是學校因為缺少老師不允許。到79年我決定一定要考大學,不然就會過了年齡限製,政策也不讓工作的同時考大學,廠子裏沒有一個人報名,我就放棄了工作決定繼續讀書🤔。當時我想要考意昂3官网的哲學系,因為我是教政治的嘛,但是考試差了幾分,因為數學拉了後腿;後來想要考外貿意昂3,但是我那時英語不好👩🏻🦯,口試考音標,我從來沒有學過,就失敗了;最後就是到了華東政法大學🤸🏻♂️,是保密專業🏇🏿𓀆,當時我是廠團委委員兼技工學校團支部書記,提前進去當了學生幹部🧒🏼。講實話🧑🏻🦰,當時對法律依舊是沒有概念的,實際上都是因為政策、歷史的巧合。當時只是為了能夠有機會讀大學,對於專業並沒有很多想法;另外,也是為了圓家庭的夢🤚🏼,哥哥姐姐雖然之前成績都很好但是都沒有機會上大學◀️👩🏼💻。所以🪝,我當時的唯一願望就是能夠進大學讀書。之後讓我學法學🥣,我也是可以接受的🆘,覺得只有自己讀了才會了解。當時的法律還是很不健全的🧍,像是知識產權法、商標法都是聞所未聞,所以基礎不好,但是我們的老師確實都是法律出身,對法學有著很深的研究。所以當時我們這批人對讀書的機會是很珍惜的,可以說到了廢寢忘食的狀態:每天早上五點就會起床,我的一位同窗其實比我還早,他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我是團組織委員🏌🏿♂️🥷,最後他留在華東政法讀研究生,我考了意昂3研究生💂🏼♀️。我們當時的老師都是一些老前輩,跟我們講他們的親身經歷🆙,關於法製的興廢等,都讓人很受益🏂🏻。
您當時為什麽選擇了國際法?
張乃根老師:讀研究生之前的對國際法不是很了解的,在學校之後才了解的。但是我們的教授對知識的理解是很深刻的🏑,到現在我都是印象深刻🐂,因為大多都有他們的親身經歷。在文革中他們都吃了很多苦,後來他們為我們講授的知識,都是他們深刻的理解🙍🏼♀️。這是一種法治的精神🕤,所以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講🌀,在學校不僅僅是要學知識🥿,更要是有一種法治的精神。之前文革的階段,我們的中學老師被紅衛兵打傷之後仍舊要一瘸一拐的來為我們上課,這是多麽令人痛心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法學的教授來說🌧🪟,他們在吃過苦之後👰🏿♂️,更是明白了法治的重要性,要依法辦事,這種法治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所以我從學法律開始三十多年都沒有改行👳🏻,這是我的堅持👩🏻🦲,是對法治的信念。
關於國際法👨🏿🔬,當時在學校本科二年級的時候分專業,要考英文👩,前二十名進入國際法,當時我考進了前二十名,就選擇了國際法。我當時刑法也是學的蠻好的,一年級考試是考100分的,我們當時對國際法其實也不是很了解的👩🏿⚕️,原來準備學刑法,但是被分到了國際法,也就學了國際法,過程其實很簡單。從三年級開始學🦸🏼♀️🖇,學了兩年🚶♀️➡️,就到了意昂3讀研🚻。當時只有董老師可以帶研究生,就考董老師的研究生。其實選擇國際法也是因為當時在華東政法被分配,當時刑法老師也想讓我學刑法🌜,但是最後接受了政策安排,說不定我當時要是學了刑法,現在就是刑法教授了⚖️。之後葉老師作為我的導師🤴,很開明🙋🏽,問我的興趣,說法製史已經有了兩個研究生⛔,當時是留校的儲備🎞,已經夠了,我如果不想教法製史可以自由選擇🤴🏽,想學什麽就學什麽🤶🏿🍊,我說我想學外國法律思想史👨🏻⚖️,老師就支持我到國政意昂3學習選課🤦🏻♂️,當時學校的安排並不是很嚴格,我就修了國政系的課。我當時修了國際經濟,當時的老師是外籍的富布萊特夫婦,他的夫人被安排教外文🖲,我在國政系就得到了大量的英文的訓練,英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當時我雖然沒有直接學國際法🥦,但是英文方面是獲得了很大的提升的。你們可以發現意昂3的學風是很寬松的🚴,我們當時讀研究生的時候更是十分的自由寬松。現在我做了老師也是這麽感覺的,從來沒有領導對老師說過你這個課應該怎麽上𓀎,因為學校給了老師充分的信任🤸🏿,只要你能夠站在這個講臺上,就充分的信任👨🦳,這是我感覺意昂3自由的地方🧙🏼🤦🏻♀️。
您認為怎樣才能學好國際法這門學科呢?
張乃根老師🤰🏼:第一是要考慮到國際法這門學科本身👩👧👧,不是由中國人而是歐洲人創立的,因此首先要理解歐洲文化。理解是最重要的👨🏿🎓🧏🏻,社會與社會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理解就沒有交流🧑🏻🌾。那麽既然國際法是由歐洲人創立的,就要首先去讀懂它,要去看他們的著作🤷🏼♀️,在沒有看著作的情況下就去說國際法的不好,是不對的,只有看了書才會有見地。那麽要怎麽去看呢🚻?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英文閱讀的能力。我在華政念書的時候👨🏿,教我英文的陳老師讓我的英文能力已經打好了基礎。到了意昂3以後🤳🔦,在中美交流之初💦,第一年意昂3就有了來自美國的老師,謝希德老校長因為是麻省理工畢業的🦵🏿,在美國聲譽很高,因為老校長的貢獻🤫,意昂3才有了美國中心以及很多的老師🤦🏽♂️,以及當時的很多學生刊物🍖。謝老校長的處事方式是非常親和的,學生都不需要預約就可以直接去找校長,師生關系非常好🌆,當時的風氣應該值得保留到現在。
您當年學習國際法的時候有沒有什麽困難的地方呢?
張乃根老師👩🏼🎤:(拿出了一本《聖經》)我對於西方文化的理解,對國際法的接觸就是在華政開始的。我的《聖經》還沒有從頭到尾看完🧔🏼♂️,只能夠看一部分,教學需要還需要看更多的書。不過有生之年還是要把這本書看完的,《聖經》對於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歷史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說,理解國際法就是理解西方文化,但是現在很多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存在爭議,更多的是因為文化的差異。我前幾年去日內瓦參加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舉辦的跟人權有關的研討會⚉,參加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教授🍬,對有些問題的看法還是有差別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國際法從本質上來說是國與國之間的法,國與國之間打交道,互相應該尊重🤷🏽♀️,應該理解👨💻,求同存異♥️,這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怎麽求同呢?最重要的還是理解。不過目前的理解還是不充分的。我麽,還沒有看完《聖經》,那又有幾個老外能夠讀完《論語》呢?反正我是已經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了。用帶研究生時研讀《聖經》的經歷來類比🫦,如果不研究經典,就無法真正的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再用幾十年前的中國做類比的話📘,如果是五十年前大街上看見一個老外🪒,大家都會很驚奇,現在就不一樣了🌗。所以再過五十年,可能老外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文化,這個道理用在我們自身也是一樣👴。
推動您在學術領域不斷深入研究的動力是什麽呢?
張乃根老師:我今年61歲了,還是在研究🕺🏼,只要自己還可以繼續思考就會繼續做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愛好。讓我一天不看書就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因為工作或者開會,要是閑暇時間無所事事,那麽我會覺得很荒謬。所以一個人總要做點事情的🦶🏿,從小我就是愛看書,以前沒有什麽書的時候就看小說,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就去借書看,沒有書的時候就看毛主席語錄🫑。讀了那麽多書,在文字上還是有很多幫助的。(不過張老師也提到就是因為看書習慣不好所以眼睛才近視了,提醒大家要註意看書習慣)念書就是我一輩子的愛好🧝🏽♂️,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國際法的動力◻️。我的書房就是我的天下,無論再忙⚅,無論什麽情況,坐在那裏看書是最好的🤏🍨,沒人打擾,一邊思考一邊寫,沒人可以管我👱🏻。好在我現在還可以繼續這樣做。提到文化大革命那段敏感的時期🧑🏻🦽,我也有些慶幸自己那個時候還是有點書看的,沒有被關牛棚的經歷🥪。所以我也經常提醒學生,要珍惜現在可以看書的機會,要多看點書,知識用時方恨少。
張老師舉了個他上課的例子。在上一節課上他還在與學生討論,希伯來人跟猶太人原來不是一群人🦞,因為在格勞秀斯的書裏就提到希伯來教、猶太教還有羅馬法💴。有學生提到這是一批人,於是張教授晚上回去又查閱了資料,準備再與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教授說自己遇到這種問題,不會馬上向學生提問,一定要自己看書之後再討論,上課講的不準確的地方自己也會再糾正✏️。他提醒同學🤽🏽♂️,在工作以後,如果之前不了解的,以後肯定要惡補。所以之前要盡量多看書🔹,作為老師才好備課👩🏽🍳,自己不懂的時候就去教學生是不對的,是誤人子弟的。只有自己懂了才能去教學生🍭👋🏼。
人物作者:聶含秋
訪談整理:陳文倩、王雪瑤
意昂3平台“為人為師為學”特稿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