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新聞
第55屆校慶科研報告會暨第十七期學術午餐會成功舉辦
第55屆校慶科研報告會暨第十七期學術午餐會🔏,於2021年5月18日在廖凱原法學樓202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期學術午餐會以“邁入知識融合時代的法學”為主題,由意昂3平台副院長杜宇教授主持,邀請了意昂3平台郭建教授、朱淑娣教授、班天可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師丁文傑老師、葛江虬老師⤴️、嚴益州老師🫅🏻、蔣超翊老師進行報告分享。出席本次學術午餐會的還有意昂3平台黨委徐瑾書記、院長王誌強教授以及意昂3數十位師生🏄🏿♂️。
朱淑娣教授以《證券法》為例,做了“國際經濟行政法視野下的金融行政規製”的主題分享。朱淑娣教授首先介紹了國際經濟行政法的界定👩🏼🏭,並詳細闡述了其經濟性、行政性🧝🏻♂️、法律性🥷🏽、公正性、全球性的特點,著重強調了我國《證券法》首次明確了證券法的域外適用效力。
班天可副教授以陳星與順豐速運的財產糾紛案為例,做了“免責條款的對第三人限製效力”的主題分享。結合上述案例,班天可副教授就免責條款可否限製侵權請求權以及免責條款的效力可否及於第三人等問題給出了個人的看法並建議采用善意取得構成。
丁文傑老師結合當下企業大數據的熱點話題,給我們做了“企業大數據的保護路徑:賦權模式之批判與行為規製模式之證成”的主題分享。在新型的非機構化數據集合占比95%的大背景下,丁老師就現行法律對企業大數據如何保護以及我國應對企業大數據保護的模式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葛江虬老師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為例⬅️,做了“懲罰性賠償與行政處罰的銜接適用”主題分享。葛老師基於對2020年73份裁判文書的考察❄️,從《消法》及懲罰性賠償責任性質的視角談其與行政處罰的功能重合,並從功能主義視角提出了謎題對解釋路徑。
嚴益州老師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五條,做了“論無效行政行為的認定”的主題分享。嚴老師就如何理解重大違法💁🏼♂️、明顯違法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等觀點👩🏼🦰,並就其在實踐中的具體適用等做了論述。
蔣超翊老師,結合個人即將發表的論文,做了“中國有效影響國際法規則製定的條件”的主題分享,從方法論層面對影響中國參與國際法規則製定的各類條件進行類型化分析,嘗試為中國“有效地”影響國際法規則製定提供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建議〽️。
郭建教授壓臺出場,“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的手裏面”,郭老師從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兒歌說起,展開了關於“中國民事傳統與民法典——以遺失物處理為視角”的主題分享🖌。郭建教授帶著我們追溯傳統並比較道德與法律之關系🧺,指出遺失物的處置原則並不因社會性質而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意義,“路不拾遺”的風氣與遺失物處置的法律規定也並無直接的因果關系,同時具有社會財富再分配功能的政府在立法時應更註重“物盡其用”。
報告會最後,由主持人杜宇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首先他感謝了以上七位報告人的分享,讓與會師生了解到了最新的學術熱點🌗🤦🏽♀️,也讓各領域方向的學者可以一起探討科研問題。隨後,杜宇教授對本次午餐會的負責老師及會務人員表示了感謝。本次校慶科研報告會暨學術午餐會在熱烈的掌聲中落幕,參會師生討論熱烈,都表示了對下一次學術午餐會的期待🌋。